我们的餐桌上,不单食材变丰富了,调味料也越来越多。同时心里又不免多了些疑问,这个调料吃了好不好?
鸡年说鸡,
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「鸡精」。
开始前,和大家先分享一个冷知识……
鸡精,只是鸡肉味的味精
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画着肥美的母鸡,广告中也不乏「浓缩鸡肉精华」这样的概念。但其实,鸡精的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,还是谷氨酸钠。
除此之外,还会加入盐、核苷酸等其他香料,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,故称鸡精。
当然,一些高品质的鸡精会加入鸡肉粉或其他肉类提取物,但量的多少,就看厂家和价格了。
鸡精很安全、不致癌
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。谷氨酸就是一种氨基酸,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,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,并不是什么有毒物质。
科学家们早就研究过它的安全性,并没有发现它能产生危害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也把它归入「最安全」的类别。
鸡精无毒,但也不能放肆吃。每 5 克的鸡精里,就含有 1 000 毫克的钠!这差不多是一整天调味料的钠摄入量了。
做饭的时候,如果鸡精加得多了,钠摄入量超标就是分分钟的事儿,所以不建议多吃。
便宜鸡精有猫腻
超市里鸡精的价格一般18元一斤左右,而据新闻调查,在市面上有两元一斤的鸡精在卖。便宜的鸡精格外受到一些小饭店、小摊贩的欢迎。这会帮助他们降低做菜的成本,从而提高利润。
我们应该如何鉴别鸡精的真假呢?
今天,来自济南公共营养师协会的吴建美老师,用每个家庭中都有的碘酒作工具,来教我们如何鉴别鸡精的真假。
我们分别从超市和农贸市场买来两种鸡精,把两种鸡精分别放在玻璃杯中,倒入热水,然后在鸡精水溶液里分别滴入等量的碘酒,搅拌均匀。
我们发现经过同样的操作步骤,从超市购买的鸡精实验品的颜色并没有特别变化,还是呈比较鲜艳的黄色。而从农贸市场购买的鸡精,水的颜色已经变成了深紫色。
这种价格便宜的鸡精里面可能会掺杂过量的淀粉,淀粉在遇到碘后会产生变色反应,所以有了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。如果我们吃了过多的这种鸡精,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专家建议大家:
尽量前往正规超市购买鸡精,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,吃到不健康的调料,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。
今天大厨来教我们做一道“椒香腰片”。
主料:腰子
辅料:黄瓜
调料:鸡精,鲜花椒,土豆生粉,花椒,啤酒,小米椒,耗油、白糖、酱油、胡椒粉、料酒、米醋、干椒。
步骤一:去掉腰子表面的筋膜和腰臊,进行改刀切片,然后放入花椒水和啤酒中浸泡。
用提前用温水泡好的花椒水来搓洗腰片,搓洗完捞出来。通过花椒水的搓洗,可以去除腰片的异味。
步骤二:将腰片裹上淀粉,为其上浆,然后放入开水中进行焯水。
放生粉,等于上了一层薄薄的浆,这样下锅汆煮的时候腰花就容易嫩。
步骤三:干辣椒、姜末、蒜末入锅煸香再加入老抽、料酒、耗油、米醋等调料煸香调味,腰片入锅翻炒,最后加入鸡精提鲜。
步骤四:腰片出锅后,将鲜花椒与小米辣椒摆在腰片上,最后淋上热油。
用热油呲一下干辣椒。干辣椒能够增香而且辣味还不是很浓,热油呲在干辣椒上,香味扑鼻。重要的是,鸡精取代了盐,这个腰片的味道非常鲜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