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少人和男姐之前认知一样:
觉得味精和鸡精不是好东西,
尽量不要给孩子放,
大人也尽量不吃的举个手!
反正我家好多年不买味精和鸡精和蘑菇精了。
所谓隔行如隔山啊!
就像男姐经常说的,无论是妇儿科护士还是妇产科医生,如果没有另外进修泌乳专业知识,说起母乳喂养的知识也是很多误区的。
就好像前些天我们协会理事之一亲爱的淼哥,转载人家一篇文章里面有好多母乳喂养的坑都没发现,直接刊发了,惹出好多哺乳指导前往声讨。其实这真不怪他,这是中国医院的通病,对母乳喂养都知之甚少,能做多的不多,泌乳这事儿很专业,不是医学院毕业都懂的。特别是男人,更加懵擦擦。
所以在营养学方面,男姐也不专业,有疑问就问专业人士。
之前写关于辅食和铁的问题,都没少麻烦我朋友圈里的各位营养学大咖和医生。
比如我的朋友殷忠义,是一位在医院上班的临床营养科医生,国家“十三五”高校教材《膳食与营养》编委, 申报过孕妇营养包国家发明专利一项,<NICE—营养快乐屋>公益营养科普微信公众号创办人。这么牛逼的背景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男姐一般说的是靠谱的循证的。
从此再也不用为了炒菜加不加味精而纠结了。
以下内容整理自殷医生的文章《味精、鸡精能吃吗?绝对能吃、绝对健康、绝对安全——NICE》
首先我们从味精的生产过程来讲,味精是小麦淀粉经过微生物发酵,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、修饰,最终产生一种谷氨酸的氨基酸,然后与钠结合,形成了谷氨酸钠,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。
它的原料就是我们日常的主食原料是小麦、玉米、大米等粮食作物。
不是化学合成的产物,
不是化学合成的产物,
不是化学合成的产物!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
而且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第19届会议得出的结论是:使用谷氨酸钠(味精)是安全可靠的。
其次味精在医疗上也有一定的价值!
也就是说也是有医疗价值哦!
可增进食欲,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素的吸收能力。
味精含大量谷氨酸,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,90%可被人体吸收,组成人体组织蛋白。
谷氨酸能在体内转变为谷氨酰胺,可防治肝性脑病。
并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类代谢,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,故对大脑发育不全、癫痫等病症,有辅助治疗作用,
所以,综上所述:烹调食物时适量放味精调味对身体有益无害。
当然,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家味精是各种大骨头熬制出来的,我觉得你不用交这个智商税,大骨头的含量微乎其微。
那么鸡精呢?
鸡精是鸡肉提取的吗?
当然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,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。
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,故称鸡精,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。
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场合,适量加入菜肴、汤羹、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。
鸡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钠外,更含有多种氨基酸。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,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。
度娘和很多广告上说鸡精是鸡肉和鸡蛋提取的,殷医生表示:你信你去信!反正我不信!
当然,味精鸡精虽好也不能多吃,有些人吃多了会口干不舒服(谷氨酸钠过敏), 所以适量就好,毕竟是调味料。也要买大品牌的味精鸡精,不能地摊上买不知名的品牌。
那么小宝宝的饭菜能不能放呢?
男姐个人建议一岁内的宝宝都不放,让孩子多吃天然的口感,如果有的宝宝确实没味道不爱吃,那么男姐改天会告诉大家一款自制的“天然味素”,保证简单易学又营养安全。
参考文献:
《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》编码20‐7‐201
【味精的食疗应用】
防治肝性脑病时,可用味精每次3g,每天3次。
防治癫痫发作时,成人用量为每次1g,每天3次。
治疗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时,用量可按每岁每天1~1.5g,每天分3次服用。
【成分药理】
含谷氨酸及钠。
【说明】
味精又名味素,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或麸氨酸钠,是常用调味品。味精有强烈鲜味,是深受欢迎的调味品。在医疗上也有一定的价值,可增进食欲,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素的吸收能力。味精含大量谷氨酸,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,90%可被人体吸收,组成人体组织蛋白。谷氨酸能在体内转变为谷氨酰胺,可防治肝性脑病。并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类代谢,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,故对大脑发育不全、癫痫等病症,有辅助治疗作用,烹调食物时放味精调味对身体有益无害。
·END·